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主題教育 > 正文
師生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七)
宣布时间:2022年01月03日 11:58   责任编辑:经管院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党委通过党委理論學習中心组聚会会议、教职工政治理論學習、专题党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形式,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宽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作为最高追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事情学习实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以德树人 助力乡村振兴

PP电子学院 农林经济治理系副教授 邹宝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啓發我們要銘記曆史,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居安思危的清醒,著眼當前和長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作爲貧困山區長大的孩子,唯有努力學習方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我努力讀書,終于拿到博士學位,並順利入職西南大學成爲一名教師。作爲具有10年黨齡的黨員,我一直都堅守黨的理想信念,始終不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進入高校事情,實現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我深深意識到教育者與科研者雙重身份所隱含的社會價值與責任。

一是作爲教育者,立德樹人是第一要務。作爲班主任以及專業教師,跟學生們的接觸比較多,首先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行爲規範、思想動態等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與示範效應。爲此,需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並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會、融入課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其次,要充當學生的朋友,傾聽學生們在學習、生活、心理上的需求,及時解決問題或者指導學生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學會解決問題的要领。最後,要充當學生的引路人,我主張學習應該是快樂的,大學生活應該給是豐富多彩的,青春應該是不斷勇于探索的,爲此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多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學術活動,在學術活動中學會溝通,組建團隊分工相助,並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二是作爲科研者,要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科研能力與教學能力相輔相成,並不沖突,而且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教師“授之以漁”的能力,也能減少在課堂上“誤人子弟”的現象。爲此,一方面,在課余時間,多點閱讀,爭取多些科研時間,希望能夠多出點结果。同時,科研事情並不是“空中花園”,更需要立足社會需求,特別是我們農林經濟治理專業領域的科研人員,更需要密切關注中央一號文件和相關政策,結合當前我國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需求,去進行研究。另一方面,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特別是鄉村發展迅速,更需要深入廣袤的鄉村進行實地考察。爲此,每個學期都會參與一些調研活動,多了解鄉村發展的一些新現象、新局面、新趨勢。

三是培育新农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农林经济治理系的一分子,我们都市给该专业的本科生上课,而且该专业的本科生平均一个年级不到60小我私家,这也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布《关于增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坚持产学研协作,深化农科教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革新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工业新业态生长的涉农新专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农林专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农林人才培養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生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为此,教育理念上,注意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看法,以及培养爱国、学农、爱农、兴农的情怀。在教育上,注重知识教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育人历程,以期让农林经济治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肩负振兴乡村、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