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主題教育 > 正文
師生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六)
宣布时间:2022年01月03日 11:58   责任编辑:经管院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党委通过党委理論學習中心组聚会会议、教职工政治理論學習、专题党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形式,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宽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作为最高追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事情学习实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站穩人民立場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PP电子学院 研究生第九党支部书记

2020级博士生 徐亚东


堅持人民至上,是黨的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黨的初心使命的高度凝練,是黨的性質宗旨的莊嚴宣誓。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中,把“堅持人民至上”归纳综合爲黨百年奮鬥的十條曆史經驗之一,強調全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站穩人民立場,堅持黨的群衆路線,始終牢記山河就是人民、人民就是山河,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置身于已經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偉業推向前進的偉大征程中,廣大科研事情者應當站穩人民立場,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以高質量的科研结果爲黨和人民立德立言立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始終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衆基础利益,作爲農經人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首先,堅持實事求是,深入農村實地調研,全面了解農村實際情況。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之間實際情況差別較大,需要對農村深入全面了解。國民革命失敗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對農村農民問題的深刻了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鄉村振興期間,農經人需要了解差异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制度訴求,爲走差異化多元化農業現代化發展门路提供智力支持。只有深入了解基本國情,才气築牢學術研究的基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農經人的科學研究必須要實事求是腳踏祖國大地。

再次,堅持理論創新,結合中國基本國情,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曆史,就是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革新的奮鬥史,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的理論發展史。理論指導實踐,但同時必須契合實踐;如果只講究書本上的理論,就容易犯錯誤,走向教條主義。例如,消費理論起源于西方國家,直接將消費理論移植到中國會存在“水土不平”,從而得出的研究結論對指導當前中國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價值有限。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理論必須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才气發揮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農經人的科學研究必須要結合實踐推進理論創新。

最後,堅持人民至上,遵循廣大農民意願,切實保護農民基础利益。農民在鄉村振興中饰演多重角色,包罗建設者、推動者、傳承者和受益者。曆史實踐告訴我們,鄉村的興盛離不開農民的支持,同時農民有能力讓鄉村興盛。制度和政策只有爲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才會受到農民的歡迎和認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要發展,基础要依靠億萬農民。”由此,需要始終把農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职位,堅持以農民爲中心的研究導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遵循農民意願、探求農民訴求、解決農民問題、保護農民權益,切實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農經人的科學研究必須要不忘初心站穩立農民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是最強的動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焦点的黨中央周圍,牢牢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腳踏祖國大地,站穩人民立場,結合實踐推進理論創新,爲配合創造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足富足的美好明天立德立言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