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党委通过党委理論學習中心组聚会会议、教职工政治理論學習、专题党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形式,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宽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作为最高追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事情学习实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建设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打造人與自然生命配合體
西南大學經濟治理學院旅遊治理系副主任、教授 魏鵬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基础大計”,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建设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10月12日,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品级一批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的設立是以習近平同志爲焦点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時代抉擇,是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裏程碑。建设國家公園體制對于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國家公園以自然生態過程的原真完整保護爲基础要求。首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裏,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發揮著保護最珍貴、最重要生物多樣性集中漫衍區的主導职位,保護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長臂猿等生態指示性物種和旗艦物種,以及重要水産種質資源和中亞熱帶野生動植物等種質基因庫。國家公園建設推動形成整個生物鏈良性循環,增強大熊貓、東北虎豹棲息地的聯通性、協調性、完整性,實現種群穩定繁衍。國家公園將實現從物種保護到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從靜態保護到動態保護,凭据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複、綜合治理,守護自然生態,保育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康健穩定,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效。
國家公園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爲基础目標。國家公園體現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思想,在嚴格保護生態系統的基礎上,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永續發展,爲人民提供優質生態産品,爲全社會提供科研、教育、體驗、遊憩等公共服務,爲公衆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爲國民福利的遊憩機會,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使社區受益,實現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良性互動。實現當代人與後代人對生態價值的公正共享,讓當代人享受到大自然的饋贈和天藍地綠水淨、鳥語花香的美好家園,給子孫後代留下寶貴自然遺産。堅持全民公益性。國家公園堅持全民共享,著眼于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效,開展自然環境教育。
國家公園建設代表國家形象,體現國家意志,依靠國家力量。國家公園在維護國家生態宁静關鍵區域中占據首要职位,保護的是具有國家代表性的生態資源,以國家利益爲導向,由國家確立並主導治理,堅持國家所有,全民共享,具有國家象征,彰顯中華文明。
建設國家公園是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配合體的中國實踐,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篇章,是國家形象的代言者,是激發人民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源泉,是掌握生態建設的話語權的重要載體,是理論自信、门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生態建設中的具體體現,是中國爲全球生態宁静做出貢獻的偉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