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面積1.5平方公裏,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3公裏,是曆經千年變遷而生存至今的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區,是中國曆史文假名街。
磁器口古鎮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鳳凰山昂其右,三山遙望,兩谷深切。鳳凰、清水雙溪潆洄並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寬岸闊,水波不興,實爲天然良巷。作爲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昼裏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被贊譽爲“小重慶”,是重溫老重慶舊夢的好去處。1997年,重慶新發行的一套《最後的回憶》地方磁卡,與解放碑、通遠門、臨江門並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碼頭。
磁器口古鎮是沙磁文化發源之地,與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成都金牛(金牛壩)文化區、北碚文化區並列爲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