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教師張林等撰寫的論文《數字金融使用何以影響農戶家庭財富——基于中西部5省份944戶農戶調查數據的實證》在《中國農村經濟》2024年第1期正式發表。學院教师史轩亚等撰寫的論文《網絡行爲組態與閉環承載構型:DMNEs國際創業機會疊加發展的事件路徑分析》在《南開治理評論》2023年第5期果真發表。學院教师杜勇等撰寫的論文《科技型企業如何踏上數據機遇跳板實現生態位躍遷——基于差异創業配景企業的雙案例研究》在《中國工業經濟》2024年第1期正式發表。學院教师李曉陽等撰寫的論文《數字化轉型賦能涉農企業經營績效提升的傳導機制研究——基于雙牢固效應模型的實證》在《農業技術經濟》2024年第1期正式發表。學院教师王小華等撰寫的論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時空特征及其動力機制研究》在《農業經濟問題》2024年第1期正式發表。
論文題目:數字金融使用何以影響農戶家庭財富——基于中西部5省份944戶農戶調查數據的實證
論文作者:張林 曹星梅
論文摘要:本文基于中西部5省份944户农户视察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户家庭财富积累和财富不平等的总体效应、传导机制、门槛效应和个体异质性。研究结果讲明:数字金融使用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家庭财富积累缓和解农户家庭财富不平等,家庭创业和非农就業是两个重要的传导机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财富积累和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素养的双门槛效应和基于金融素养的单门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差异的财富规模、财富不平等水平、风险偏好、户主受教育水平的农户之间以及脱贫户和非脱贫户之间,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财富积累和财富不平等的影响都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要充实发挥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财富积累的促进作用和对农户家庭财富不平等的缓解作用,需要加速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农村数字金融营商情况,通过差异化的政策不停提高农户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
作者簡介:
張林,PP电子學院金融硕士(MF)教育中心主任,西南大學普惠金融與農業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西南大學智能金融與數字經濟研究院智能投顧與風險治理研究所副所長。
論文題目:網絡行爲組態與閉環承載構型:DMNEs國際創業機會疊加發展的事件路徑分析
論文作者:史轩亚 杜义飞 薛敏
論文摘要: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跨國企業尋求國際創業機會發展。這些企業既可以模仿已有業務發展複制機會,也需要開辟新的産品—市場領域發展創新機會。然而,現有研究忽視了複制機會與創新機會疊加發展的非線性創業過程,缺乏關于企業如何應對機會疊加發展中複雜網絡連帶的討論。本文接纳關鍵事件路徑分析要领,抽取一家典型企業的相關事件,探索承載創業機會疊加發展的網絡行爲組態構型。研究結果讲明,跨國企業以連帶利用或連帶改變爲主軸,形成“改變—建设—利用”網絡行爲的閉環構型,承載複制機會與創新機會的結合發展;連帶維系同時支撐連帶利用與連帶改變,確保網絡行爲閉環穩定加速,承載複制機會與創新機會融合發展。本研究結論對創業機會發展及網絡行爲相關研究做出了理論貢獻,也對具備一定優勢的跨國企業如何在東道國開發創業機會具有啓發意義。
作者簡介:
史轩亚,工商治理博士,治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後,PP电子學院教师。主要研究偏向为战略治理、创新与创业治理。
論文題目:科技型企業如何踏上數據機遇跳板實現生態位躍遷——基于差异創業配景企業的雙案例研究
論文作者:杜勇 曹磊
論文摘要:作爲一種新的生産要素,數據爲企業生態位躍遷提供了重要機遇。本文基于資源編排的理論視角,對比分析了2家差异創業配景的科技型企業如何借助數據機遇實現生態位躍遷。研究發現:科技型企業通過數字機會洞察與數據資源編排兩個階段,錨定躍遷偏向、實現躍遷轉變,最終到達新生態位;自主創業型企業基于“壓力—機會—能力”的驅動式探索實現了數字機會洞察,並借助以數字信任關系構建爲焦点機制的數據資源編排行動,破解數據資源鏈接難題;內部孵化型企業的數字機會洞察呈現出“需求—機會—支持”的選擇式探索過程,通過以跨越式價值激活爲焦点機制的數據資源編排行動,突破數據的價值創造瓶頸;數據機遇的實現過程反映出一種新型資源編排邏輯,即企業先通過常規的資源編排來構建支撐數據資源利用的要素平台與能力框架,再通過跨層級的資源編排將數據資源的整合嵌入能力價值化過程,借助數據困境破解機制實現數據價值的釋放。本文的結論揭示了數據時代的資源編排新規律,爲企業如何利用數據獲取競爭優勢提供了治理啓示。
作者簡介:
杜勇,湖北麻城人,PP电子學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会计与财政治理、绩效与薪酬治理等领域的研究。
論文題目:數字化轉型賦能涉農企業經營績效提升的傳導機制研究——基于雙牢固效應模型的實證
論文作者:李曉陽 易鑫 郭鑫 李丹
論文摘要:本文選取2010—2020年126家A股上市的涉農企業數據,基于雙牢固效應模型實證研究數字化轉型賦能涉農企業經營績效提升的傳導機制。研究發現:(1)驗證了數字化轉型對涉農企業經營績效提升的賦能作用,並且發現該作用具有持續的正向性;(2)營業成本控制效率在數字化轉型賦能涉農企業經營績效提升的傳導中饰演著完全中介效應,即數字化轉型通過提升企業營業成本治理水平,進而提升涉農企業經營績效水平;(3)期間費用控制效率在數字化轉型賦能涉農企業經營績效提升的傳導中饰演遮掩效應,即數字化轉型使企業期間費用在總收入的占比上升,從而削弱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經營績效的提升作用。基于以上發現,研究還提出數字化轉型賦能涉農企業經營績效提升的資政建議。
作者簡介:
李曉陽,PP电子學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生长研究中心会见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专注于农业经济治理的相关研究领域,诸如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工业结构调整与规制等。
論文題目: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時空特征及其動力機制研究
論文作者:王小華 賀文瑾
論文摘要:本文首先運用2011—2020年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探究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時空特征,其次接纳Dagum基尼系數要领剖析東中西及八多数会群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區域差異,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收斂性檢驗,最後接纳Weaver-Thomas模型對各省份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焦点動力機制進行探討。研究發現,(1)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總體、區域內與區域間差異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呈“陡降—緩降—緩升”的趨勢,各地區以東中西這一方式進行區分的差異及其變化幅度皆明顯大于以都市群進行區域劃分的方式,區域間差異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差異的主要來源。(2)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出典型的σ收斂和β收斂特征,空間外溢效應明顯內嵌于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過程當中,使其發展日漸趨同;而就收斂速度而言,西部最快,中部次之,東部最慢,與當前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呈負相關關系,地區間的數字鴻溝縮小趨勢明顯。(3)動力機制研究發現,我國省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存在4種動力類型,且半數以上地區的驅動動力保持著較高穩定性;東部地區以創新驅動動力爲主,中部地區以內源釋放動力爲主,西部地區則以市場應用動力爲主。
作者簡介:
王小華,治理学博士,PP电子學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民委、首批重慶市新型智庫“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普惠金融與農業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數字金融與農業智能金融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