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青春视角聚焦乡村,調研结果赋能生长 ——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农村经济生长视察》2025年暑期集中驻村調研圆满结束
宣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11:45   作者:李毅   责任编辑:刘新智   审核人:杨丹   浏览次数:

“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新時代青年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眼界寬、思路活、見識廣,應在鄉村振興的舞台上發揮自身優勢爲深入了解鄉村經濟發展情況,將課堂所學與社會實踐深度融合,推進當地鄉村經濟提質增效,20256月29日至7月2日西南大學經濟治理學院農林經濟治理專業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農村經濟發展調查》2025年暑期集中駐村調研活動分別在重慶市銅梁區侶俸鎮保鄉村、石蛤村,涪陵區二渡村和長壽區紫竹村開展。2023級農林經濟治理專業本科生共41人,分爲3支隊伍,圍繞12個主題展開本次集中調研。《農村經濟發展調查》課程暑期調研分爲集中調研和疏散調研等多種形式。本次集中駐村調研農林經濟治理系楊丹教授、高靜教授和徐亞東副教授帶隊,張正嚴教授、楊晉渝副教授以及部门碩博士生參與了調研學生隊伍主體爲大二本科生,其余年級學生則接纳疏散自主調研。

2025年6月29日至7月1日,楊丹教授帶領的隊伍在重慶市銅梁區侶俸鎮保鄉村、石圍繞“集體經濟”“電商經濟”“文化傳承”和“人居環境四個主題展開調研

6月29日,西南大學侶俸鎮小分隊走進銅梁侶俸鎮開展調研。上午,調研團隊走進寥寂山莊,與負責人展開深度交流,系統了解山莊的發展曆史與運營模式。從初創時期的單一業態,到如今形成集休閑觀光、特色餐飲于一體的綜合運營體系,寥寂山莊在鄉村振興政策引領下,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發展门路。下午,團隊來到張姐葡萄園,考察綠色種植技術與電商銷售創新實踐,探尋特色農産品産業升級之道。當晚,各人總結調研结果,分析産業亮點與不足。此次實踐將理論與實際結合,爲鄉村振興研究積累了寶貴素材。

6月30日上午,侶俸小分隊受邀來到了保鄉村便民服務中心,在與村領導幹部的座談中,深刻認識到了保鄉村的發展曆程與寶貴經驗,並就四個特色選題展開了交流,收獲頗豐;接小分隊在村領導帶領下參觀了保鄉村的倉儲物流中心,車間幹淨整潔、井然有序,小分隊與負責人進行了交流,了解了其經營模式,觸摸到了農業現代化的痕迹;隨後小分隊進行了保鄉村入戶訪談,就各自的選題與農戶們進行了交流,以“唠家常”的形式,在收获了調研信息的同时,也熟悉了保鄉村村民的生活风貌

6月30日下午,小分隊與侶俸中學取得了聯系,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小分隊走進了校園,與兩位校長展開了座談,兩位校長向小分隊講述了學校的曆史,闡釋了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理念。小分隊師生也就文化傳承選題與教育問題與兩位校長展開了交流,了解了村鎮小學的真實情況;隨後小分隊參觀了西南研究中心,在“龍鄉”發展政策结构與現代化高科技大棚養殖中見證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並進行了采摘活動與農事體驗,隊員們不僅收獲豐富,也對農業發展的日新月異感应驚歎。

7月1日上午,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石蛤村農戶家裏進行入戶調研,在經過相關人員的統一進行介紹後,同學們疏散開來就自己調研的主題向農戶進行訪談,收集相關信息。午後小隊成員整合本次調研的信息,彙總制作成PPT。下午我们统一在寥寂山庄聚会会议室进行汇报总结,每个小组轮流上台汇报,老师簣D肝谎芯可СぱЫ阕隽说闫啦⒏柘嚓P建议,汇报结束后,侣俸镇之旅也宣告结束

1 保鄉村、石蛤村分隊访谈村委书记、企业、相助社

2025年6月30日至7月2日,高靜教授帶領調研分隊抵達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團隊分为四個小组,划分圍繞家庭农场研学类课程开发、手工榨菜的现代营销筹谋、新型农村团体经济运营、榨菜工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应用四大偏向展开調研,通过村委座谈、企业走访、农户访谈、田间考察等形式深度調研。

家庭農場研學類課程開發小組聚焦客群、運營展开調研:客群以中小學生为主;运营接纳“政府+村民+專業機構”模式,村民以閑置農房、土地入股分紅。手工榨菜現代營銷策劃小組從數字化、非遺化入手:數字化營銷中關注當地直播單場觀看數量;非遺化重在探索當地IP完成商標注冊並申報市級非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運營小組梳理資源資産與盤活機制:村有耕地、閑置農房數量;通过土地流转、闲置农房革新民宿等方式盘活资源。榨菜工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小组考察科技赋能:自动化車間效率提升,节省人力不良率降;開發榨菜新産品産業鏈總産值,三産融合貢獻值占比較高在此期间,各小组进行当日調研情况汇报,旨在提出意见并推进后续事情。

本次調研师生參觀現代農業産業園、手工榨菜工廠、涪陵榨菜曆史文化陳列館以及探访自动化生产車間等外,還開展助農直播,旨在爲當地農戶發展作着力所能及的貢獻7月2日下午,二渡調研團隊向村委潘书记进行調研结果展示。潘書記結合團隊調研结果以及二渡村生长实际情况,从研学赋能、工业升级、团体经济三大维度展开总结指导,为調研團隊厘清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与突破偏向。其中,书记强调的乡村研学劳动教育与心理康健人才困境、資源約束服務短板問題爲團隊的調研提供了深化的偏向,學生反饋收獲頗


2  二渡分隊旅行农业工业园合影以及旅行历史文化陈列馆、助农直播与汇报展示实况

2025年6月29日至30日,徐亞東副教授帶領團隊赴长寿区紫竹村開展驻村調研。6月29日上午,調研團隊于村委会与紫竹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等村“兩委”成员举行座谈。会上重点圍繞紫竹村农业生长、经济收入、旅游开发及未来计划与挑战展开交流。据介绍,紫竹村依托本村富厚的果树资源,鼎力大举生长血橙、沙田柚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种植产業的同時,也面臨勞動力老齡化、農村空心化、技術服務獲取難等問題,亟待通過系統性舉措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同日上午,師生一行與村“兩委”成员及八位经营大户開展专题座谈,旨在深入了解乡村生长现状,共商乡村振兴有效路径,推动紫竹村经济社会全面生长。調研學生在座谈中积极建言献策,为后续調研与访谈事情奠基基础。6月29日下午至30日,調研團隊凭据预先制定的计划,分成四個小组,圍繞差异主题開展入户調研。各小组通过与村民面劈面交流,收集到大量真实、具体的一手资料,为切实解决紫竹村在乡村振兴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充实支撑。

在紫竹村調研历程中,师生團隊深入一线,切身感受乡村生长活力与现实挑战,通太过组調研挖掘要害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調研一组聚焦“农户土地经营与产销模式”,发现农产物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中,特色农产物虽具优势,但存在产销衔接不畅、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农户诉求与市场纪律尚未有效匹配,亟须打破信息与流通壁垒,推动土地经营与产销模式提质增效;調研二组圍繞“乡村工业融合生长”主题,考察沙田柚、塔罗科血橙种植工业及“农业+电商”模式,以散户经营为主,因缺乏规模化种植基地,机械化生产受阻,人力依赖突出,叠加技术支持单薄、政策落地不畅,制约工业升级进程,袒露了结构单一、工业链短、附加值低、农旅融合不足、品牌建设缺失等问题;調研三组针对“农产物生产尺度化”,走访农户、相助社与企业,发现品控尺度不统一、检测流程不完善,导致产物质量乱七八糟。團隊建议整合技术指导、完善政策扶持、强化市场培育,系统推进尺度化建设;調研四组以“環境整治”为切入点,揭开乡村整洁表象下的民生隐患。当地村民用水来源多样,涵盖自家井水、桶装水和自来水,但水质羁系与追责机制缺失,老年人用水宁静保障亟待增强。

3  紫竹村分隊访谈村委书记、企业、相助社

此次調研运动以“理论-实践-总结”的闭环模式,推动青年学子将课堂知识与乡土实践深度结合。不仅拓宽了學生的视野,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深入农村一线,农林经济治理专业的學生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与现实挑战,切实提升了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理解深度。这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同学们被乡村下层事情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也被农民群众勤劳质朴的品质所熏染。調研历程中,青年学子磨炼了意志品格,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理想信念,也为未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孝敬青春智慧和力量。我们相信,在新时代的辽阔舞台上,青年一代定能勇担使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据悉,经济治理学院农林经济治理本科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努力提升农林经济治理专业本科人才培養质量,著力打造手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农村经济生长视察》。该课程共3个学分,81个实践课时,分3个暑期完成,每个暑期27个实践课时。每年暑假,學生在学业导师和实践带队老师的指导下选题、设计视察方案、拟定访谈提纲或调盘问卷、開展暑期视察、完成视察陈诉。现已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实践調研结果。


(供稿:李亦祥 肖彩霞 穆玟达 徐元杰 王艺锜 孙崇粟)